我们在日常使用Windows系统中,一般要用到能启动pe的光碟,之后将下载的后缀名为iso的光碟镜像拷贝到U盘中,假如要直接制做一个不含pe的iso原版启动安装U盘,则须要在Windows系统正常启动后,下载一个专门烧写U盘的工具软件,将iso镜像原原先本地刻录到U盘上。不能简单地将ISO文件解压后,复制到U盘里。这样复制下来的光碟是未能启动的。尤其是Linux发行版的ISO镜像文件,在用WindowsPE启动的界面下,也是难以安装的。WindowsPE的一键安装ghost linux系统下载,也是一般从ISO镜像中,查找gho为后缀名的文件,之后用ghost还原到本地硬碟上。但Linux发行版的ISO镜像文件中,上面就根本没有gho文件,只有实实在在的目录与实实在在的文件名。
但这一切困难,在Linux的任何一个发行版中,在任何一个命令行的shell上面,都只要一个特别简单的命令就可以解决。
首先,我们要习惯Linux中对c盘及分区的尊称。Linux中,没有C盘D盘E盘的概念ghost linux系统下载,也没有cpu、内存、光盘、U盘、硬盘这么精确的硬件分类linux解压rar,所有硬件都不过是/dev目录下的一个子目录下的一个子目录而已。无论光碟U盘硬碟,通通称为块设备。也就是说,这种东西在读取数据或写入数据时,不是一个字节一个字节读的或写的,而是一块一块读的或写的。
当我们安装完心仪已久的某一个Linux发行版后,忽然发觉忘掉设置一个拿来虚拟显存的交换分区了,如何办?虽然十分简单啊,只要在根目录用dd命令生成一个文件,之后在/ETC目录下的配置文件中,把交换分区指向这个文件就行了。
如:
sudoddif=/dev/zeroof=/sw1bs=1Mcount=2048
dd命令与cp命令是不同的!
CP是一个字节一个字节去拷贝,dd是一块一块的复制。
其实,当我们把U盘插入笔记本之后linux定时器,你一定要晓得,你这个U盘在系统中被称为何,这一般可以在硬碟管理软件或分区软件上查到。
无非是/dev/sda或/dev/sdb或/dev/sdc而已,这几个概念都还没有厘清楚,Linux也就没有必要继续玩下去了。
我们把下载出来的ISO镜像文件置于某一个目录下,之后在这个目录下步入命令行。
攻入如下命令,能够制做出来与镜像文件完全相同的,一个能启动安装的U盘了,无论是Windows系统还是Linux系统。无需下载或安装任何其它软件。
假定U盘为/dev/sdb
1.卸载U盘(若已挂载,假定挂载点为/media/usb):
sudoumount/media/usb或sudoumount/dev/sdb*(卸载所有分区)。
2.执行刻录命令(替换xxx.iso为实际ISO文件名):
sudoddif=./xxx.isoof=/dev/sdbbs=4Mstatus=progress
-if=./xxx.iso:指定源文件为当前目录的ISO文件;
-of=/dev/sdb:指定目标设备为U盘(勿必确认是U盘路径,勿写/dev/sda等硬碟路径);
-bs=4M:设置块大小为4MB,提高刻录效率;
-status=progress:显示刻录进度(可选,便捷查看过程)。
3.等待命令执行完成(终端返回提示符即结束),然后可安全拔出U盘。
#Linux##LinuxABC##Linux命令行小方法##Linux必备##Linux系统##Linux工具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