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ux内核适配到ARM架构硬件平台称为ARM Linux内核移植。这项工作在嵌入式开发领域非常重要,很多开发者在进行相关项目时会遇到移植难题。接下来,介绍一些ARM Linux内核移植的核心注意事项。

为何要移植内核

linux内核移植与编译实验_arm linux内核移植_linux内核移植imx6

ARM体系结构因为省电、效率高等很多明显好处,在小型电子装置上用得非常普遍。不过,各种不同的ARM机器平台并不一样,通用的Linux核心不能直接在这些机器上工作。

更换内核可以让Linux系统更贴合特定的设备环境,更有效地利用硬件能力arm linux内核移植,进而满足多样的使用要求。智能家居、工业控制等许多行业,都需要调整内核来达成系统个性化,以便实现特定的功能与目的。

移植前要做啥

linux内核移植imx6_linux内核移植与编译实验_arm linux内核移植

在更换系统前arm linux内核移植,必须备妥适用的ARM系统板、配套的工作平台以及核心代码。要通晓ARM的硬件构造、系统板的电路图,清楚其中的硬件配置。还必须配备能跨平台生成可执行文件的编译工具。核实工作平台的设置,保证可以顺利编译核心linux文本编辑器,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。

内核配置咋搞

内核设置在整个系统建立期间是个关键步骤,借助make menuconfig指令,可以成功进入可视化调整界面linux培训学校,在这个界面里,要按照开发板硬件的实际条件,准确挑选匹配的驱动和功能选项,比如开发板如果安装了某种专用网络接口卡,那么必须在内核里对配套的网络接口驱动进行设定

linux内核移植imx6_arm linux内核移植_linux内核移植与编译实验

内核的恰当设置有很多好处。它可以显著缩小内核的占用空间,从而增强系统的运行效率,并且能够防止那些非必需的功能消耗系统资源,使系统运行得更流畅、更可靠。

设备树是什么

设备树是用来记录硬件设备详情的一种数据格式。在ARM Linux系统移植时,这种数据格式可以用来替代过去硬编码的方法来描述硬件。它把硬件详情和内核程序明确分开,因此让内核更加通用。程序员通过编写设备树文档,去设定硬件的各个部分和特性,在系统启动时,内核会分析设备树文档来识别硬件。

编译内核步骤

linux内核移植imx6_arm linux内核移植_linux内核移植与编译实验

设置好核心与设备树之后,便可以着手编译。运用make指令来执行内核编译,整个过程或许需要较长时间,务必保持耐心。编译结束后,会产出核心映像文件以及设备树文件。将这些文件写入开发板的存储介质,例如SD卡或NAND Flash,开发板即可启动核心了。

移植后咋调试

linux内核移植imx6_linux内核移植与编译实验_arm linux内核移植

安装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状况,需要调试处理。借助串口查看工具,可以查看系统启动时的信息,同时分析出现的错误记录。如果系统无法正常启动,要检查设备与硬件的连接是否完好,还要确认设备树的相关设置是否准确无误。还可以借助调试工具,逐行运行代码,从而找到问题的具体位置,并逐步改进安装的效果。

在将ARM Linux内核移植时,都遇到了哪些困难?欢迎留言讨论,如果觉得内容有价值,请进行点赞和传播。

Tagged:
Author

这篇优质的内容由TA贡献而来

刘遄

《Linux就该这么学》书籍作者,RHCA认证架构师,教育学(计算机专业硕士)。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