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ux系统管理不只是简单地敲打指令,而是确保工作正常、流畅开展的关键。它需要从业者拥有牢固的专业知识、条理分明的故障处理方法,以及处理紧急情况时的沉着态度。接下来,我会举几个实际工作中的例子,谈谈遇到的问题、找到的办法,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鸟哥的linux私房菜,希望对各位同事有所帮助。

Linux运维如何应对高并发流量冲击

这次电商促销期间,我们运营的购物平台预计会承受远超常规数十倍的访问量。事先的模拟实验表明,数据存储单元的连接资源很快就会饱和,处理请求的服务器压力急剧增大。我们马上展开改进措施,一方面修改了Nginx的工作进程数量和链接数量限制,同时启动了数据存储功能以降低对后端系统的请求频次;另一方面,对数据仓库实施了读写功能分离linux运维项目案例,并且修正了执行效率低下的数据库指令。通过这些针对性措施,系统平稳度过了流量洪峰。

linux运维项目案例_linux运维视频教程_linux运维项目案例大全

促销活动期间,系统监控数据表明关键数据表现良好,不过我们仍需时刻注意。在技术改进之外,我们准备了周密的备用方案,例如迅速增加云端服务器容量的步骤,以及暂时关闭次要功能的机制。这个经历不仅测试了技术能力,也看出了团队配合和事先规划的周密程度。每一次顺利度过压力,都是对操作维护体系的一次可靠验证。

服务器磁盘空间告急如何处理

深夜接到磁盘占用率告警是技术人员经常遇到的情况。有一次,关键业务主机根目录快要存满,借助du指令一步步检查,原来是某个软件的日志没有设定循环,结果单个日志文件达到了几十个GB。我们立刻用truncate指令彻底清除了那个日志文件,又马上调整了logrotate的设定,定好每天分割并且限定保留数量,从而彻底处理了状况。

linux运维视频教程_linux运维项目案例大全_linux运维项目案例

我们事后认真分析了情况,把磁盘空间管理精确到重要文件夹层面,另外对日志文件体积异常也设置了独立提醒。此外,统一了所有新部署软件的记录规范,规定必须设置自动存档和定期删除机制。这件事让我们明白,技术维护需要非常认真,要能提前防范风险,这样才能防止小麻烦变成大事故。

如何自动化部署应用更新

以前,我们用人工方法上传war文件、登录服务器来部署软件,这个过程效率不高还容易出错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开始使用Jenkins来建立自动化的部署流程。开发人员把代码传到Git仓库里,Jenkins就会自动开始编译、执行单元测试,然后借助Ansible把应用发布到测试环境去检查效果。

linux运维视频教程_linux运维项目案例大全_linux运维项目案例

测试完成之后,点一下按钮,软件就能直接上线到正式服务器了。这个方法让安装时间从几小时变成了几分钟,也显著减少了工作人员出错的可能性。这种自动安装方式让技术人员不用再做重复的事情,我们能把精力放在系统结构和运行速度这些更重要的改进上。

数据库连接数暴增如何快速定位

周一上午,业务部门告知系统访问非常迟缓。我们登录数据库后,发现活跃连接数已接近上限,初步推测可能是慢查询或者代码出现了问题。使用show processlist指令查看时,发现许多连接卡在执行同一个查询语句,接着我们用explain来解析这个SQL,发现是因为缺少必要索引,从而引发了全表检索。

我们立刻在备库上为那个字段装了索引,检查没问题了,又在正库操作,数据库负担马上减轻了。这事儿之后,我们改进了SQL检查环节linux运维项目案例,规定所有正式运行的SQL都得用explain查一下。另外,我们还优化了数据库看管,对跑得久的连接发警报,这样能早点发现问题早点解决。

linux运维项目案例大全_linux运维视频教程_linux运维项目案例

如何搭建高效的日志分析系统

随着服务器数目增多linux删除命令,逐台检查记录变得困难。我们决定建立统一日志管理平台,选用ELK技术组合(Elasticsearch, Logstash, Kibana)。每台应用服务器都要安装Filebeat这种小型数据收集工具,把日志信息立刻传送给Logstash处理,经过分析筛选之后,再保存在Elasticsearch的数据库里。

操作员现在借助Kibana的图形化工具,能够便捷地查找、过滤并审视整个集群的记录,一旦发生故障,可以迅速锁定故障设备和具体时刻,显著增强了问题解决的速度,这套系统还支持业务层面的研究,例如借助Nginx的访问记录来洞察客户动向和受欢迎的功能。

系统安全加固有哪些关键步骤

保障服务器安全至关重要。我们确立了一套基础安全准则,具体内容有:禁止root账号远程访问,设立具备sudo权限的普通账号;更改SSH的初始端口,并设定仅能通过密钥验证登录;停用非必需的系统服务及端口;周期性借助yum自动安装系统安全补丁;部署fail2ban来防范恶意登录尝试。

我们安装了入侵监测设备,比如AIDE,来检查重要系统文件的完整性,同时设定了非常严格的iptables防火墙设置。安全工作需要不断进行,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做漏洞检查和安全评估,以此保证系统防御一直有效。负责运行维护的人员必须一直有安全观念,把安全要求用到日常工作的所有环节上。

各位同行,你们运维工作里,哪个处理故障的经历最让人难以忘怀,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又有哪些收获?欢迎大家到评论区讲述你们的经历,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们有帮助,也请多点赞转发给更多同行。

Tagged:
Author

这篇优质的内容由TA贡献而来

刘遄

《Linux就该这么学》书籍作者,RHCA认证架构师,教育学(计算机专业硕士)。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