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ux内核移植

实验内容三—Linux内核移植

一、实验目的

依据前两次实验的基础上做Linux内核移植实验,为之后移植应用程序做打算(P84)。

二、实验内容

在Linux下借助交叉编译工具配置编译zImage并烧讲到arm开发箱中。

linux移植过程_linux移植_linux移植论坛

三、实验步骤

(1)实验打算

从网上下载Linux的最新版本,解压后可以看见它的全部源代码,我们这儿以

linux移植论坛_linux移植过程_linux移植

(2)更改顶楼Makefile

在顶楼Makefile中先要定义交叉编译器,这儿就使用我们第一次实验中建立的交叉编

linux移植论坛_linux移植_linux移植过程

假如学生机上没有交叉编译环境,先从班主任机上下载交叉编译环境或则通过共享目录来

linux移植论坛_linux移植过程_linux移植

在exportPATH后面插入

这样一句,之后启动就可以直接使用arm-linux-gcc了。

要使环境变量立刻生效linux移植,可以使用下边的命令

我们可以用arm-linux-gcc-v来查看交叉编译器版本,倘若是4.1.1就是正确的。

linux移植_linux移植论坛_linux移植过程

(3)设置NandFlash分区信息表

设置NandFlash的分区信息表是为内核启动之后加载文件系统用的,可以将NandFlash看成我们PC机的硬碟,对NandFlash的分区看成是对硬碟的分区,硬碟可以分成C盘linux移植,D盘之类,而NandFlash则可以分成好多块,每块有不同的名子、大小和用途。下边是对Super-ARM实验箱的NandFlash进行分区的情况(参考表5-1-1):

第0块命名为”uboot”,它拿来储存u-boot.bin映像linux操作系统版本小型linux系统,起始地址是NandFlash的

0x000000,最大0x30000个字节;

第1块命名为”kernel”,拿来储存内核,起始地址是NandFlash的0x30000,最大

0x1D0000个字节;

Tagged:
Author

这篇优质的内容由TA贡献而来

刘遄

《Linux就该这么学》书籍作者,RHCA认证架构师,教育学(计算机专业硕士)。

发表回复